您的位置:首页>法律服务>政策法规>详情
企业外经贸业务应注意五大问题
时间:2004-12-09 11:10:56  浏览量:11811  来源:市国土局  作者:工商联

记者手记: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加强了同国外企业的业务交往和联系,但由于许多企业在法律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疏漏,而最终造成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损失。为了帮助企业认识和解决在外经贸业务中常见的法律疏漏并采取预防措施,日前,天津市工商联举办了专题讲座,受到众多企业界的关注和欢迎。
  天津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松亭结合多年外经贸工作经验,对众多的外经贸公司做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做好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这是做好外经贸业务的基础。忽视资信调查,盲目轻信而上当受骗的案例实在太多了。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企业自己通过面洽、函电、互联网认识境外客户,按客户自我介绍,或自我吹嘘而轻信其经营能力的;另一种是领导或亲朋好友介绍的,介绍人不一定怀有恶意,但介绍人也不了解客户资信到底如何;还有就是我们在业务中认识了一些客户,先做了几笔小生意相当顺利,但在最后一笔大生意时客户卷钱溜之大吉,我们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我们应当通过国外银行、中介机构、我国驻外机构或友邻公司等可信度高的部门或企业对境外合作伙伴进行调查研究,而不要因做业务心切盲目决策。
  其次,签订外经贸业务的合同和法律条文要严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识的表示,合同条款应该公平、公正。合同条款的严谨是保护当事人利益最有力的证据,条文不当、不严谨往往引起法律纠纷或经济损失。外贸专业公司合同一般有固定的法律文本,这是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条文需要修改,但大多数条款仍然是实用的,是比较全面的。合同的严谨性除了在一些实质性条款如价格、数量、交货期、支付条款上一丝不苟外,其他条款如纠纷的解决,法律的适用,仲裁地的选择等也要明确。例如有的合同或协议注明“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这就不是法律用语,应该尽量不用。
  第三,把好现金收支关。作为商业,交易最终的结果都体现在资金的支付与收取上,支出容易,收回很难,这是最浅显不过的道理了。而正是在这方面,我们屡犯错误。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既是每一位外经贸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把好现金收支关的最可靠保障。对于一些刚刚从事外经贸业务的公司,建议尽量采用信用证方式,这也是目前外经贸业务中的常见交接方式,由于银行的参与使它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较高的可信度。
  第四,加强印章和单据的管理。对企业来说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时间证明,管理严格的企业,业务过失就少,损失就小,相反,疏于管理的企业出现的问题就多,损失就惨重,有的甚至毁掉一个企业。在印章和单据的管理上,现在有《会计法》,印鉴支票应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业务的管理中,不要将支票、印章、财务专用章等重要财物交与一人之手,丧失了监督;资金支出,董事长、总经理的权限要有明确的界定。货物出运后,业务员、业务科长必须跟踪收款,环环相扣;公司主管应该定期查帐,对公司的资金往来了如指掌,避免被人挪用或冒领后再亡羊补牢。
  第五,要熟悉和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治环境日臻完善。作为外经贸工作人员,熟悉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中国的《合同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法律诉讼的基本程序等,“公约”是是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缔约国均应遵守,我国作为缔约国自不例外。如果合同上没有规定,当事人又不是“公约”参加国,按国际惯例,一般适用商品卖出国所适用的法律。在中国是卖方的情况下,如果合同没有明确规定,那就适用中国法律。另外,在法律实效性问题上,国际法律诉讼仲裁一般实效是四年。同时对于业务交往的相关资料一定要妥善保管,以备发生纠纷后作为有力证据。

返回列表

关闭
关闭